研究生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院概况  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学位工作  培养工作  学生管理  专业学位  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  资料下载  研究生会 
 
学位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学位工作>>导师队伍>>正文
 
博导简介---吉国秀
2018-08-03 14:17  

博士生导师 吉国秀

姓    名

吉国秀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1.7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北师师范大学

培养单位

文学院

指导专业

中国民间文学(含民俗学方向)

研究方向

(100字以内)

方向之一:技术民俗学(民间叙事)。重点研究新技术发展中的民俗传承与变迁,将技术视为民俗的第二自然。

方向之二:中国社会转型与日常生活实践研究。重点研究日常生活实践与中国社会转型的交互关系,即日常生活实践如何体现、应对社会转型,以及社会转型如何影响日常生活实践。

 

主要社会

兼职

中国民俗学学会 理事

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理事

沈阳民间文艺家学会 常务理事

主要代表性学术成果说明

(500字以内)

 

作为网络社会中一种新兴的民间叙事,IT笑话被解释为现实世界中社会关系的反映,记录和见证了信息技术引入中国以后所引发的社会变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就通过技术阶层的出现、融入以及更新原有社会结构秩序清晰地表达了出来。

从专家术语系统的社会化到常人经验的内化,是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进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自然化的进程。正是通过知识的扩散,专业知识内部与外部边界模糊乃至相互渗透,信息技术进入到常人经验的结构框架之中。日常生活的即时性与现实性,给予了信息技术不言自明的身份,使其变得越来越习焉不察,日常生活熨平了常人对信息技术的不信任。知识的扩散为揭示信息技术自然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它揭示出信息技术自然化的核心机制在于常人经验的内化。常人的经验知识与专家系统知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进程。引入跨学科的视角,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对重大问题持久的关注,对自身所处时代做出迅速回应的能力,是一种民俗学的想象力,也是民俗学面临质疑和困境时最好的回答。

日常生活实践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情境的特殊经验,其过程、机制与逻辑是梳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独特经历,认识中国社会转型途径的事实基础和关键所在。在实践生成的动态过程中认真审视国家与民众的互动,凸显民众的主体性、创造性与策略性,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社会行动,是参与、建构与塑造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路径。

 

 

联系电话

024-62202409

电子邮箱

jiguoxiu@lnu.edu.cn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关于做好2008年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博导简介---夏立新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

电话:024-62202353  邮编:110036